10月24日,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
最新排名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排名跃居至全球第31位。
这是在上年大幅提升32位的基础上,再次往上提升了15位。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
从2003年开始,连续十几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持续跟踪,世行的这个排名无疑是进行国际比较的重要指标。
在全球经济贸易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国内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成为各经济体关键应对举措之一。中国排名的进一步跃升,也是对近年来“放管服”等改革成效的肯定。
近两年排名提升近50位
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是通过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评估,具体通过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这10项指标的监测,得到各经济体的得分。
世行的报告,是以样本城市的评估,来代表整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状况。目前,中国的样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权重分别为45%、55%。
从2018年开始,报告评估期调整为上年5月至次年5月。不过,10项指标中纳税指标的评估期为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数据来源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视频会议、书面问询、实地调研等方式,既有来自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报关公司等专业机构,也有私营和国有企业,还有来自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以此为依据进行打分。世行会将政府部门反映的改革措施与私营部门专家意见进行比对,但以私营部门的反馈意见为准。
纵向比对来看,近十年来,中国的全球排名从90名左右,提升到80名左右,2018年突飞猛进升至46位,2019年则进一步提升到31位。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
今年10项评估指标中,有8项指标的排名在上升:办理建筑许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纳税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获得电力提升2位至第12位,执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开办企业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这是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的结果。对标世行标准是重要方式之一,多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对标世行标准,积极推动相关公共服务的改进,包括“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一网通、项目审批时间减一半等系列改革举措。
像最高人民法院对《公司法》的最新司法解释,以及最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部分政策,旨在加强董事责任相关改革举措,加强了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这也促成了相关指标排名的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很多地方是‘一把手工程’。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进一步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应对新技术革命浪潮、办好自己事情的一个重要抓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表示。
更多改革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尽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在纳税(排名第105)、获得信贷(排名第80)和跨境贸易(排名第56)等领域仍显滞后。中国的出口边境合规耗时为21小时,成本为256美元,相比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耗时较长,成本较高。中国企业财税合规年平均耗时138小时,而新加坡仅为64小时。
由于世界银行对纳税指标的采集时点是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今年推进的超2万亿减税降费举措尚未体现在这项指标中。这也意味着,2021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中的“纳税”项排名有望改善。
“对照世界银行评价体系,以评促改,我国营商环境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改革远未完成。世行的这套体系并不完美,有些企业关切的重大问题并未包括进去,像市场准入、平等获取要素、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素成本、公平监管等问题,这些企业反映的关键问题在《营商环境条例》中已有考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晓白表示。
近日国务院正式签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针对市场准入的问题,上述条例明确指出,国家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吴剑锋表示,我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在不断提升,换句话说,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容易了。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在减税等方面获得感比较明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和领先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吴剑锋建议,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对统一的、衔接方便的营商系统。
当然,也有其他可以反映营商环境优劣的指标,比如外商直接投资。世行的评价体系锁定的是内资中小企业,未曾考虑对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前三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同比增长6.5%,继续稳定增长。放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连续3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呈现出“风景独好”的态势。这与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因素有关,反映出资本对中国市场的青睐。
相关新闻
2020-12-19 14:13:13
余永定:只要经济增速高,其他问题都能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周五表示,在当前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扩大的两难境地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20-12-19 13:51:18
陶冬:2021年全球经济五大悬念
近日,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国vs世界、联储政策、美元汇率,是2021年全球经济的五大悬念,也是撬动风险资产价格的看点。
2020-12-12 17:37:26
英国经济10月环比增长0.4%
12月10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0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为连续第六个月环比增长。但是,GDP仍比2月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低7.9%。
2020-12-12 17:35:33
亚行最新报告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1%
在12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0.7%的正增长。
2020-12-12 17:33:51
凯投宏观: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10%
国际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由于财政刺激效应的持续、消费和服务活动的反弹、收入增长加快和基数效应,2021年中国GDP预计将增长10%,高于7.9%的市场共识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有优异表现。
2020-12-02 17:20:55
社科院报告:县域经济百强东部超七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2月1日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回落,但中部地区相对平稳。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71、17和12个。十强县(市)方面,长三角地区优势明显,十强中占8席。
2020-12-01 16:55:56
CMF年度报告:预测明年经济增速恢复正常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2020-2021)日前召开并发布了主题为“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报告。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特征,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归常态。
2020-11-26 11:55:01
2021年新加坡经济预计将增长4%-6%
新加坡贸工部23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新加坡经济将恢复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是“4%至6%”。同时,该部门将202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从此前的“-7%至-5%”调整为“-6.5%至-6%”。
2020-11-26 11:52:21
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或改善明显
11月24日,由于印度在6月份就将疫情封锁措施有所解除,加上9月份的印度节日消费因素,印度经济增速在7—9月份将会改善明显。根据印度的一些机构和分析师预测,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介于-5%与-10%之间。
2020-11-16 17:02:53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