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80.1亿元,同比下降14.0%。
从具体行业来看,目前工业利润增速的放慢,除了在钢铁、石化、冶金等上游重工业领域显现,也出现在计算机、纺织、汽车、农副食品等消费品领域。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范为认为,目前工业利润增速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工业品价格下降,同时需求比较低,居民消费也在放慢。
“接下来全国减税降费步伐加快,将对经济起到提振作用。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在6.2%-6.3%,仍处于合理区间。” 范为说。
春节因素叠加供大于求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0%。对于这一增速,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认为,这里有春节等因素。剔除春节因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上年同期持平略降。此外,工业生产、销售增速略有放缓,也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利润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汽车、石油加工、钢铁、化工等主要行业利润下降明显。
数据显示,1-2月份,汽车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石油加工行业同比下降1.3%,钢铁行业同比下降2.5%,化工行业同比下降2.3%。
受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影响,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减少370.7亿元,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减少317.3亿元,钢铁行业利润减少290.6亿元,化工行业利润减少188.8亿元,上述4个行业合计下拉利润增速14.2个百分点。经测算,扣除上述4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0.2%。
对此,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海民指出,很多工业领域供大于求,导致利润下降。像钢铁产量增加而销售没跟上时,降低价格导致利润下降是正常情况。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在亏损的情况下,很多僵尸企业对价格不敏感,仍扩大生产。
“如果是民营企业,长期亏损显然难以维持生产,还是要让市场发挥作用,一些亏损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关闭。”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1-2月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51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8.0%,较上年12月份扩大2.6个百分点。
其中,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增长25.3%,钢材增长10.7%,乙烯增长8.9%,卷烟增长8.2%,化纤增长了10.5%,平板玻璃增长了7.8%,原油加工量增长了6.1%,焦炭增长了7.6%。
另外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量增长也较快,如3D打印设备、石墨烯、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99.6%、166.7%、57.1%、53.3%和13.5%。
提振经济需求迫切
从已公布的1-2月数据来看,目前工业增速仍偏低,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6.1%)在加快,但是与工业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却在放缓,这也反映出目前投资回报率走低,将对未来的工业和经济有影响。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产业布局室副主任叶振宇指出,企业难以盈利,是因为各项成本高,如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土地成本也难以下降,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进而抵消成本的上涨,但这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转变。
在经济放缓时,企业发展困难,但是地方的刚性支出仍很大,这就需要财政收入保障。“所以尽管国家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到地方执行时,要把减税落到实处,不能变相增加企业负担。”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9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84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但是投资加快,主要是基建拉动导致的,第三产业中,1-2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3%,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18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41.4%,增速提高37.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5.9%,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4%,降幅收窄5.3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放慢,主要原因是投资回报率较低。
目前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5%左右,但是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有15个行业利润率(利润额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该数字。换句话说,这些行业如果不能实现快速生产周转,则生产商品的回报,还不如放贷或存钱的回报。
今年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21%,烟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利润率在10%左右,利润率较高。
市场化程度高的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利润率普遍不高,其中纺织业利润率为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率仅为1.5%。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范为认为,今年对汽车等行业会有促进消费的政策,说到底还是内需不足。目前不要对经济太担心,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2%-6.3%左右,属于6%-6.5%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诸多稳增长措施,需要尽快将这些政策落地。
相关新闻
2020-12-19 14:13:13
余永定:只要经济增速高,其他问题都能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周五表示,在当前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扩大的两难境地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20-12-19 13:51:18
陶冬:2021年全球经济五大悬念
近日,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国vs世界、联储政策、美元汇率,是2021年全球经济的五大悬念,也是撬动风险资产价格的看点。
2020-12-12 17:37:26
英国经济10月环比增长0.4%
12月10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0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为连续第六个月环比增长。但是,GDP仍比2月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低7.9%。
2020-12-12 17:35:33
亚行最新报告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1%
在12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0.7%的正增长。
2020-12-12 17:33:51
凯投宏观: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10%
国际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由于财政刺激效应的持续、消费和服务活动的反弹、收入增长加快和基数效应,2021年中国GDP预计将增长10%,高于7.9%的市场共识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有优异表现。
2020-12-02 17:20:55
社科院报告:县域经济百强东部超七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2月1日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回落,但中部地区相对平稳。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71、17和12个。十强县(市)方面,长三角地区优势明显,十强中占8席。
2020-12-01 16:55:56
CMF年度报告:预测明年经济增速恢复正常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2020-2021)日前召开并发布了主题为“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报告。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特征,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归常态。
2020-11-26 11:55:01
2021年新加坡经济预计将增长4%-6%
新加坡贸工部23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新加坡经济将恢复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是“4%至6%”。同时,该部门将202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从此前的“-7%至-5%”调整为“-6.5%至-6%”。
2020-11-26 11:52:21
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或改善明显
11月24日,由于印度在6月份就将疫情封锁措施有所解除,加上9月份的印度节日消费因素,印度经济增速在7—9月份将会改善明显。根据印度的一些机构和分析师预测,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介于-5%与-10%之间。
2020-11-16 17:02:53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