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光
最近CCTV 报道说,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在汽车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库存量为99.96万辆,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报道同样一条消息,却说:“2010年1-4月份,在汽车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库存量增加了99.96万辆。”这种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不得而知。但是库存统计一般是期末数,不用累计数,如果比较增加或减少,是用期末数减去期初数。所以可以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数据是在统计理解上有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近百万辆库存量如何认识?CCTV报道说:由于库存大量增加,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明显。
其实100万辆库存不是一个什么问题。100万辆库存是一个什么概念?2010年1-4月累计生产585.8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60.69%。2008年7月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晓东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未售出新车的库存升至17万辆,这也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二个库存高点。前一次库存高峰出现在2004年6月,当时未售出新车库存约为20万辆。”2008年6月国内汽车的产销量刚刚超过80万辆,17万辆也仅相当于月产量的20%,这个库存量是相当低的,可能统计口径上有差别。即使是这样,100万辆库存相当于今年4月产量的65.54%,不到一个月的当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按照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统计,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超过3万余家,100万辆除以3万,平均每个经销商库存汽车33.33辆?多乎哉?不多也。去年全国汽车经销商平均每家销售汽车453辆,一个经销商平均日销1.24辆,33.33辆相当于27天的销量。如果考虑到这100万辆包括厂家、商家、在途,商家实际库存每家也就10辆左右,相当于1周的销量,应该是比较被动的库存。
汽车库存是一种必要的流程,因为从汽车产品下线到售出,其间有很多环节:从装配车间转到经销部门仓库,经销部门根据各地经销商的订单来分配,配送装运,经销商入库,然后销售。有的中间还有中转库。库存少了,就会中断销售的进程,形成待货状态;库存多了,就会占压资金;库存时间长了,汽车技术指标、质量会受到影响,造成商品损失。
关于汽车库存,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的统计口径:汽车厂内库存(装配下线以后未转到销售部门的成车)、汽车生产企业销售部门库存(含在途或不含在途,有的以开票即为售出,不算库存,还有大区周转库库存)、经销商库存、社会库存(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总和)。
美国汽车工业界认为,一个能够维持企业良性循环的库存周期不应超过60天。也有的人认为正常的库存量应该保证60天至75天销量,或者说两个月到两个半月的销量。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超过1600万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汽车的全社会库存可以在260万-330万辆范围内,当然中国的企业还是难以接受的。
在美国,汽车经销商接到来货可以开出60天的商业期票,60天内不用付款,也不用付利息,厂家用期票到银行贴现之后拿到现金。这样,对厂家和商家的资金压力都不大。但是中国不行,经销商基本上是现金提货,资金压力就大了,所以不敢有库存。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