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车必须每座配备安全带、安装“汽车黑匣子”、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均不得作为校车……7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我国首部小学校车安全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
据质监部门介绍,“专用小学生校车”是指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新“国标”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防火措施、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出口、车内布置、车内照明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规定,小学校车车身通体底色应为黄色;校车标牌应有两块,颜色为黄、红、白色,置于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置,标牌上应注有核定载客人数、联系学校和驾驶人、行驶路线。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如果车上装有能开启每个座位安全带的集中控制装置,其操纵件应在驾驶员可操控范围内,并且该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影响每个安全带的正常操作功能。
新“国标”还要求每辆校车上至少应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校车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乘员为13人至24人时,应急出口数量不少于3个。
专用小学生校车还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
该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今后不能随意用公交车、中巴车、双层客车等普通客车或微型客车作为小学生校车。而“汽车黑匣子”的装备,将严格约束和追责校车安全运营。
厦门:管理校车着手早
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教育局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了解到,厦门现有校车300多部。早在2005年底,厦门市教育、交警、安监、运管四部门就启动了对校车的规范管理。2007年9月,教育部门又出台了校车强制标准,不少规定与新出台的校车新“国标”的条款不谋而合。
市教育局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主任蔡添寿告诉记者,厦门市早已完成了对学校自购121辆专用校车的统一喷漆工作,并按要求在车身前后标明了校车标志,“对一些民办学校的校车,还发放了统一的喷漆补贴。”在全国,厦门率先完成了这项工作。
厦门市还要求,校车驾驶员要具有准驾同类车型5年以上的驾龄,凡是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满12分,当年不得驾驶校车;发生死亡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2年内不得驾驶校车,等等。对于违规的学校,最严重的处罚可责令其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蔡添寿表示,校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后,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校车该如何处理,市教育局还将与交警部门协商后,尽快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
烟台:全市共有两辆专用校车
根据车管所的记录,目前烟台仅有两辆专用校车,第一辆是莱阳市冯格庄街道办事处桃园庄村委为本村学生购买的,另一辆就是正在办手续的海阳商业幼儿园的校车。
记者调查发现,学校正在使用中的校车,小至微型面包车、商务车,大至数十座位的客车,不论在车型、性能等方面,都是“五花八门”。虽然不少县市区对接送小学生的车辆进行登记备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为这些车辆喷涂统一的外观标识或悬挂统一标识牌,但这些车辆并非针对未成年人设计的特殊车辆,严格来讲,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车”。
济南:没有一辆校车合格
“按照那个国标来衡量的话,现在的校车没有一辆符合标准。”记者走访了济南交警、教育局、学校和校车司机,他们都说出了这样的话。
“安装黑匣子确实是一件好事,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旦出现事故可以找出原因,但黑匣子数据将由谁保存?保存在何处?如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汽车黑匣子在责任认定中起什么作用呢?”一位校车司机说,这个标准涉及的仅是“小学生校车”,在这之外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样突出的“幼儿园校车”,以及同属义务教育范畴的“初中校车”,都并没有被纳入强制标准中来。他认为这需要相关配套制度来加以完善。
交警部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没有接到关于如何实施的相关文件。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