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深汕合作区今年GDP预期增长22%以上 11个新设机构“一把手”全部到位

2019-03-27  新闻来源:21经济网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侯小南

  继去年12月正式揭牌后,被称作深圳第“10+1”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又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3月2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到2021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50亿元以上,这一数值对比2018年将增长约1.8倍。

  在深圳缺地、成本被推高的背景下,这一块飞地被赋予了承接、拓展产业转移的期待。今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后全面履职建设的元年,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也意味着合作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3月26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合作区需要解决交通、公共服务等问题,在医疗、教育、社区、环境等配套完善后,实现人真正愿意留下来,或许8到10年之后,合作区能够迎来更进一步的大发展。

  今年GDP预期增长22%以上

  数据显示,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3.13亿元,同比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2亿元,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73.7%。

  2017年第三季度起,深圳已经将深汕合作区的GDP纳入统计中。在其超过两万亿的经济版图中,合作区的产值尚微不足道,但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3月25日召开的深汕特别合作区2019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以上,增长2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以上,增长22%以上。

  而根据上述行动计划,到2021年,合作区的GDP预期达到150亿元以上,对比2018年的GDP总量,这意味着三年间GDP大约增加1.8倍。

  此外,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城市人口达25万左右,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比于深圳其他10个区,150亿的经济体量即便与最小的大鹏新区(2017年GDP为330亿元)仍有一定差距,但在高速增长的预期下,合作区无疑将成为深圳一个新的增长极。

  更长远一点来看,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曾在2018年介绍说,到2035年,合作区规划人口达到150万(略高于2017年深圳南山区的常住人口),考虑到对粤东地区的“虹吸效应”,合作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将按照300万人的标准配置。

  目前,合作区的新设机构也已正式理顺。根据相关文件,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共设置11个区直机构(包括发展改革和财政局、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住房建设和水务局等)和5个市直部门派出机构。3月25日,11个新组建的区直部门正式揭牌,新部门的“一把手”到位,筹备组去筹转正,将按照新名称、新职能开展工作。

  产耀东表示,这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机构改革和体制机制调整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工业增加值率保持30%以上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这大概相当于深圳原有面积的近1/4,其中可建设用地为145平方公里,接近两个福田区的面积。对于可开发用地已接近极限的深圳而言,合作区的广阔天地提供了想象空间。

  从定位来看,深汕合作区将建成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凭借工业、创新立市的深圳,当前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土地缺乏带来的成本攀升,正在挤压创新活动。合作区的一大意义在于,承接深圳产业的溢出。从2018年年中的一项数据来看,合作区的产业建设项目中,高达92%的比例来自于深圳。

  3月26日,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通过合作区,深圳拓展了经济腹地,未来可以在土地腾挪方面做一些探索,比如考虑把靠近深圳主城区的港口搬过去,腾出更多的产业用地。

  产耀东也曾在2018年透露,深圳的部分城市功能将迁移过去,但最主要的还是将合作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集中承载区。

  此次行动计划提出的一个量化目标为: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率保持在30%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了六大任务,首要一条即是实施实体经济夯基工程,包括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逐步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引进机器人、先进通信设备、数控机床、医疗数字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等。

  这些都并非短期之功。其中一个制约在于,合作区并非毗邻深圳,驱车至深圳市中心约1个半小时车程,轨道交通尚在规划建设当中。

  孙不熟告诉记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人口引进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配套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来逐渐完成,合作区需要强调共建双赢,同时尽量依靠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

相关新闻

2019-10-17 11:33:24

楼市政策再现“双向调节”

10月15日,南京(楼盘)市六合区传出松绑“限购令”的消息,在南京有居住证,大专学历的外地人不需要近3年内累计2年社保或个税,就可以开具购房证明。

2019-10-16 11:36:07

李克强:西部发展潜力大,国家会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10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陪同下,在西安、咸阳考察。正泰电气西北产业园是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企业负责人介绍已转移多条生产线到这里,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李克强说,西部发展潜力大,关键要大力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国家会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2019-09-10 13:47:28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9月9日,习近平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

2019-08-30 11:32:18

重磅!临港新片区50条特殊支持政策发布,赋予新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8月2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若干意见》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50条具体举措

2019-08-27 10:43:3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8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

2019-08-27 10:41:07

一天新设六大自贸区!全面推动“国民待遇+负面清单” 六地改革试点定位有何不同

国务院8月26日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今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第六个年头。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设立之后,此前已经分三批设立、形成了“1+3+7+1”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而此次六个新自贸试验区的获批意味着,我国内陆9省市1自治区的沿海省市都已设立了自贸试验区。

2019-08-23 17:29:32

对外资开放与监管并重 中国即将公布两张重磅清单

8月22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于近期公布。他也同时提及,目前“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正在履行内部程序,将于近期发布。

2019-08-22 14:29:23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等

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2019-08-21 11:23:16

今年棚改开工任务完成过半 北京山东棚改专项债超700亿

8月19日,据住建部官网消息,2019年全国棚改计划新开工289万套。1至7月,已开工约207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1.6%,完成投资6000多亿元。

2019-08-19 14:16:57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八大看点解读:完善创业板 推动注册制改革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