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么一件爱不释手的玩具——象猪鼻子一样的车头、总是装满沙子或泥巴的车厢、压得几乎要变形的轮子,它总能让你在沙堆边玩一天舍不得走。你肯定已经猜到了,并且已经在脑海中搜索出了当年属于你的那辆卡车。也许它只是块长条木板,或者是块路边随意拣到的砖头,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卡车曾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对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前的人们来说,长大以后当解放军或当司机是首选的理想,因为当解放军可以保卫国家,当司机可以周游各地、见多识广,想一想就觉得很威风。长大后,再回想起童年时光的快乐与幼稚,可能会觉得很好笑;不过再当你拿起当年那辆玩具卡车的时候,你是否会因为有如此的想法而后悔?如果你出生在卡车司机的家庭中,从小和高大威猛的卡车一起成长,体验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你的理想还会是要当一名卡车司机么?
据统计,我国从事卡车司机职业的人有1200万左右,也就是说有上千万个卡车司机家庭,有上千万个孩子可能从小就和卡车生活。爸爸每天出车回来身上的柴油味,是孩子们最期待闻到的味道,它说明爸爸就在身边。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卡车司机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慢慢地变成了弱势群体。记者所认识的卡车司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卡车司机这个职业——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危险、艰辛、常年在外无法照顾家庭的工作。总听到卡车司机们说,干什么都不要当卡车司机。但是,对出生在卡车司机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眼中的卡车生活又是怎么一番景象?上一个暑假,可谓又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很多卡车司机家庭的孩子,跟着卡车周游全国。正巧,记者在重庆到湖北宜昌的滚装船上就遇到这么一位。
在长达3天的滚装船生活中,记者在吃午饭排队的时候粗略统计了一下,有10多名年龄16岁以下的孩子跟车出行,其中不乏“小司机”。下午洗澡的时候,记者跟一位姓李的小朋友搭上了腔。他告诉了我他喜欢卡车的理由:“跟车跑很好玩,每天能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看着大卡车轰隆隆地开着觉得特厉害;每天在外面打馆子(四川话,意思是“在饭店吃饭”),吃的也好,吃完了上车还有床能睡觉;跟着车跑还能坐轮船玩长江,比上学好玩多了”。我想最后一句话肯定是很多小朋友的心声。
随后在跟小李的父亲李师傅聊天中得知:李师傅已经从事卡车司机这个职业15年了,小李今年11岁,上小学5年级,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卡车。每年放假都要和妈妈一起跟车出来玩,当然今年也不例外。别看他才11岁,跟着车去过全国不少地方呢。后来李师傅很得意地指着甲板上那辆挂渝B牌照大红色的红岩8×4载货车说:“这个就是我的车,这车货到上海。我儿子还让我带他去海边玩呢,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得找货,让他妈妈带他去吧。”当记者问以后会不会让孩子继承他的职业时,李师傅斩钉截铁地说:“那肯定不让,他以后还要考大学呢,他的理想是设计更大、更好的卡车,平时作业本背后画的都是卡车,还象模象样的。我还有个女儿今年读高一,平时不爱跟车出来玩,她的理想就是考个好大学;我看行,以后两个孩子都会比我强。”从李家父子这里,记者看到了千万个卡车司机家庭的缩影:从小热爱卡车的孩子,望子成龙、任劳任怨的父亲。
比起其他一些成长在卡车司机家庭中的孩子来说,小李是幸福的,还有学习知识的机会,表明他的父亲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而在全国一些地区,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已经让如小李这么大的孩子外出从事各种工作了。记者曾在成都的几个大型停车场里看到一些10多岁的修理工:瘦弱的身体,有气无力地扳着扳手,好像从不洗澡一样满身油污。看着他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可能他们眼中的卡车生活是淡然无味的,也许他们憎恨这种生活。而在山东,记者听说一位卡车司机让自己12岁的儿子帮自己开车拉土,这简直是骇人听闻,都不知道不带同步器的变速器,12岁的小朋友是怎么挂进去的。在安徽一些地区,跑长途的车主为了少请一个驾驶员节约成本,“夫妻车”便流行起来,车主一个人驾驶,带上妻子出去帮忙找货。这样一来他们的孩子就没人管,于是他们把孩子也带到车上照顾,孩子也就失学了——对这些孩子来说,卡车生活就是童年的全部。
一首歌这样唱到,“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从小朋友纯真的眼中总能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少了很多喧嚣多了很多快乐。对很多卡车司机来说,现在的生活充满苦涩、黯然无光,似乎看不到未来。如果,在大家觉得卡车生活苦涩无味的时候,能像小朋友一样用很快乐的眼光看待一切,重新鼓舞起生活的信心,相信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