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内油价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八连跌”。同时,国际油价上周下跌3.6%,连续第七周收跌,也创下1986年以来最长的下跌周期。随着更多的巨型油轮在近期驶向中国的港口,中国似乎已经成为本轮国际油价下跌中的赢家。
中国抄底海外原油? 驶向中国的油轮骤然增多国际油价五个月下跌超过两成,而近期增加进口原油的中国可能成为大赢家。有些数据更像大片儿里一闪的画面:据国外媒体报道,10月18日上午10点,各条海运路线上就已经有80艘巨型油轮奔向中国,过去两年,平均每天向中国运输石油的油轮数量为63艘。
交易模式的变化也进入观察者的视野。新加坡知情交易员透露,10月以来,中石油旗下的能源交易部门购买了36船原油,创下单月最大笔购买纪录。这36船原油的卖家,来自于阿联酋和阿曼。36船原油相当于1800万桶。中方所购石油计划于12月装货,预计明年1月将运抵中国港口。中国上次大举购买石油还是在今年4月,数量为16船。
7月至9月期间,购买频率下降至平均每月3船。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称,过去三个月,中国用作战略储备的石油库存增加了3500万桶。挪威一家投行的分析师斯塔夫赛斯则透露:“我们已经发现中国在中东大量采购(原油),海运费率确实热起来了。”
另外,近期的租船行情也印证了这一点。油价每跌一美元中国节省21亿美元成本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7月份原油进口量为2375万吨,平均单价为786.53美元/吨,相比6月,增幅为2%。进入8月份,原油进口量一举冲到2519万吨,环比增加6.1%。9月份,原油进口量跃升2757.71万吨,环比增加了9.5%,且平均油价则降到743.75美元/吨。
有专家表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跌的行情刺激下,中国加大石油进口量符合市场规律。若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中国就能节省21亿美元的成本,自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4个月内已下跌25%,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粗略估算,2014年中国进口油价将节约25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频繁从海外进口原油或是为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扩容。统计显示,我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从1994年的1.9%上升到2006年的45%,目前已逐步上升达到58%。原油暴跌对原油储备带来了极佳的机会。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备石油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2015年形成相当于90天净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
有消息指出,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作会议,会议中指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二期项目建设仍在有序推进,而三期项目也已开始前期选址,截至2013年底,一期四个基地全部装满储备原油。有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猛增,而原油加工量与前几个月相比并未明显变化,市场分析人士因此判断大量进口原油进入了战略储备项目。
林伯强进一步说:“现阶段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大约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八连跌”给国内消费者派发红包国外权威经济学家表示,油价出现20美元/桶的波动将造成6400亿美元的财富转移,接近全球GDP的1%。由于消费者通常会将一半降价红利重新投入到消费中,因此净影响可能是全球GDP的0.5%。
原油暴跌相当于给国内消费者派发了红包。上周末,国内油价创出调价六年来的首个“八连跌”。京标92号汽油重回6元时代,心细的车主测算过,私家车主以每月跑1000公里计算,可轻松省下百元油钱。中金公司最新研报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平均每下行10美元/桶,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约相当于2013年GDP的0.2%,相当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4.5%。
中金还表示,在A股市场上,将对三个板块形成正面刺激,并成为其利润增长的助推器。它们分别是化肥、化纤、塑料等石化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原油价格走低将直接减轻相关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航空、仓储等油料消耗较大的交通物流板块,油价下跌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汽车板块,油价下跌可能刺激投资者购买汽车的积极性。
美国页岩油冲击石油版图今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跌。美国东部时间10月14日,原油“暴跌模式”突然启动,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从每桶115美元一路跌到每桶80多美元。大宗商品步入熊市完全被确认。高盛已经将2015年一季度和下半年WTI油价目标从每桶90美元下调至75美元。
导致石油暴跌的元凶,海内外研究机构将其归结为三大原因:供应面宽松、美元汇率走强及其他政经因素。首先是供需端矛盾。美国页岩油产量屡创新高,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增长乏力。
据美国能源署披露,9月份美国原油日产量870万桶,为1986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产量。预计2014年美国原油日产量854万桶,2015年将达到950万桶,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主要原因即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其原油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原油供应出现过剩。
今年9月,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该报告粗线条地描画了一幅世界石油财富转移图——随着油砂的开发,加拿大已超过海湾国家,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使得页岩油气成为国际能源界的“博弈改变者”,预计2020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突破85%。
随着“盐下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巴西近几年发现多个海上大油气田,到2020年,巴西的石油日产量或将达到沙特的55%。换句话说,位于世界石油版图中心的中东地位已被动摇,正在实现向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为轴心的美洲方向的转移。页岩油气的开发,有可能是美国主导的本轮原油暴跌的最大动力。
此外,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家因战乱中断的原油出口逐渐恢复,国际原油供应进一步增加。世界范围内原油需求增长乏力,尤其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世界原油需求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油价形成了趋势性的向下压力。在这场以原油为筹码的大国游戏中,主流观念均认为美国用原油打压俄罗斯。
美国是大玩家,俄罗斯、伊朗等石油输出国成为输家,中国、日本等原油进口国则是利大于弊。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不再像以往通过限产稳定或提升油价,反而利用低成本优势,开打价格战,捍卫市场份额,游戏规则更变得复杂。中国能源之路藏在新闻联播里的利好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启动了全球原油长达10年的价格上涨周期。
2003年,油价从每桶25美元,涨到了2006年5月的75美元元,经过一年的高位整理后,从2007年起,一口气从70美元飙至147美元。在2008年以前,国际市场之所以不断地炒高能源价格,一是在炒作所谓能源枯竭论;二是看准了中国能源市场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而从目前的能源发展轨迹看,这条能源之路重新找到了健康的方向:控制消费总量、加快升级转型、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战略储备。在近期的原油暴跌中,还有一条有趣的页岩气新闻,被淹没在海量般的信息里。
10月,央视在新闻联播中披露了我国页岩气开采核心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第三个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目前,国家已经明确将页岩气勘探开发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5年全国实现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虽然产量不高,但其战略性意义不容小觑。
中国农业银行顾问何志成的一番话,似乎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中国是不是真有页岩气,能不能实现自主开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极大。短期看,这种可能性使国际市场炒家不敢轻易地爆炒能源价格;而从中长期看,一旦中国自主开发页岩气的消息被官方证实,国际油价还将走跌。他最后指出,一旦能证明中国能以低于80美元一桶的价格实现页岩油、页岩气的自主开发,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NextPage]相关新闻
2018-11-23 13:53:42
油价暴跌下的油企百态:上游预算或不减反增 山东地炼下调开工率
WTI原油价格跌破55美元/桶,跌至54.8美元/桶,当日跌幅1.5%;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62.97美元/桶,当日跌幅1.35%。而在21日当天,则出现了6%的跌幅,刷新2014年以来的当日暴跌纪录。明年的勘探开发工作会继续开展,工作量还会增加,勘探开发方面的支出不仅不会下降,还会有所上升。山东地方炼油厂开始纷纷调低开工率,准备应对此次油价下跌。而至于开工率何时才能上升,要等到油价平稳后再做判断。
2018-11-20 09:09:33
发改委: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下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11月1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10元和49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8-11-16 14:38:33
国内油价每吨降400 或创近四年最大降幅
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1月16日24时开启。机构预测,国内油价将迎来近4年最大降幅,汽柴油价格降幅超400元/吨。调价过后,2018年的调价格局将变为“十三涨九跌一搁浅”。
2018-10-29 14:54:29
油价迎来年内第六降汽柴油每吨下调50元
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20日24时开启,油价迎来年内第六降。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信息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8月2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均降低50元。
2018-09-28 18:33:53
1-8月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增 下游消化成本压力上升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突破80美元/桶,机构判断,继9月18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升后,9月30日成品油价格可能面临新的上调压力。国内汽柴油再次涨价,是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向下游传导成本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9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原材料、资源、能源行业利润上升快,但是下游消费行业利润增长慢。具体来说,纺织、服装、汽车等消费领域利润增长慢,汽车甚至出现了-2.1%的增速。这反映出上下游工业利润增长差
2018-09-17 18:11:06
国内油价年内第十一涨 加满一箱多花5.5元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天(9月17日)24时开启。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9月4日—9月17日),国际油价波动频繁并有所上升,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格也随之上调。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上调145元。
2018-08-08 08:49:15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每吨上调70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8月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提高7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8-07-24 13:38:19
7月23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下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7月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8-06-26 11:45:31
OPEC+增产量存疑 国际油价先涨后跌
OPEC组织在6月22日和23日分别发布了一份会议声明,6月22日的声明称,回顾2016年年底达成的减产协议,OPEC组织的减产配额是120万桶/日,而就近期的减产情况而言,今年5月的执行率达到了152%,所以,会议决定成员国将从7月开始努力遵守100%的执行率。
2018-06-04 09:45:44
巴西石油CEO辞职 燃油定价政策引争议
因不堪本国卡车司机罢工压力,巴西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佩德罗·帕伦特6月1日辞去职务,公司股价暴跌20%。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举荐接任者时说,处于争论中的现行燃油定价政策不会更改。因不满柴油价格过高,5月21日至月底,卡车司机在全国范围罢工,严重影响了巴西经济和民众生活。这也是帕伦特辞职的原因。作为回应,特梅尔政府5月27日宣布了多项举措,包括今后60天将下调柴油价格大约10%,60天到期后逐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