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娃娃车手"上路 中国汽车运动文化渐浓

2010-09-17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蘑菇

  5月8日,年仅10岁的周冠宇站在“2010年全国卡丁车锦标赛—潍坊站”NCJ-B组冠军的领奖台上,他用稚嫩的小手打开了工作人员递送过来的香槟酒,然后像F1冠军舒马赫那样和另两个获亚军和季军的小伙伴一起把象征胜利的香槟酒喷向欢呼的人群。

  这一幕让人感叹:也许中国未来的F1车手就在这些娃娃中产生。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汽车文化还非常薄弱。”赛车主办方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副主席万和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卡丁车作为汽车运动的摇篮,是培养汽车文化最好的基础载体。而汽车文化的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和贡献一定会在未来体现出来。

  汽车运动人群低龄化

  当某种消费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不例外。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日益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近年来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本次赛事承办方中国冠宇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文方认为,卡丁车是诸多赛车种类中的微型赛车,外形小巧,结构简单,是赛车运动中最低的起步运动,是进入F1方程式赛车的“摇篮”。 很多F1选手如塞纳、舒马赫、希尔、普罗斯特等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

  万和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有消费能力的汽车运动基础人群。万和平介绍说,卡丁车青少年赛车人群是在2003年前后突然呈现急骤增长现象,此次的参赛选手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就15岁。

  在万和平看来,有了卡丁车这个基础,我们才有可能选拔出能参赛F1的选手。事实上,随着各地赛车俱乐部的成熟和发展,我们离F1已经不远。

  御车银石俱乐部赛车手马青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自信地说:“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力争开进F1。”经历过三级方程式、GP2赛事的艰苦磨炼,这位23岁的小伙子是目前最有希望成为首位进入F1的中国赛车手。

  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中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从实物型消费转向文化型消费。崛起的汽车文化理念也带动了国内一大批的相关行业。这当中,汽车运动已经成为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各类汽车赛事更是成了都市时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卡丁车赛事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商业化运作。”万和平告诉记者。但和卡丁车不同的是,F1无疑是当今世界商业化最成功的体育产业之一。据历年来的保守统计,国际标准的F1赛车场每年仅车赛就可吸引数以万计的人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每场比赛现场观众可达到20万到30万人,而每张入场券的价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此外,F1大赛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世界各大报刊都会报道每场比赛赛况,其所吸引的观众和读者可高达60亿人次。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上海申办F1七年已经用掉11.62亿元,每年电视转播权也得花掉1.5亿元,修赛道更是花了26.45亿元。虽然F1上海站短期要盈利还有困难,但上海市却因此赚了钱,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报告表明,每年为期4天的F1给上海带来的经济效益是25亿元。

  可以想象,如果马家骅有一天真的可以跑在F1的赛道上,其带来的轰动和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广告效应也将为御车银石俱乐部带来巨大的效益。 “不过,目前,卡丁车在全国的赛事还需要像周文方这样的企业家的支持。”万和平说,青少年通过这一赛事得到的不仅是心智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引领者。

[NextPage]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