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具有深厚技术积淀的国际著名品牌的收购,明媒正娶地获得一个好出身,彻底改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坏形象。以根红苗正的技术渊源,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不再是传闻,而是一宗正在紧锣密鼓而又按部就班进行中的交易。上周末,记者从位于杭州的吉利集团总部再次得到证实。
此前的10月28日,福特汽车(Ford Motor)宣布,指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牵头的财团,作为旗下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的首选竞购方。随即,沃尔沃对福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
一小时后,吉利集团积极回应。在公司声明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与福特的协商取得进展。如果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吉利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
半年多来,双方进行了多次磋商。
此前有传闻称,双方的谈判在如何处理出售交易中某些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出现紧张气氛。从相关各方相继发表公开声明及声明内容看,双方已经消除了有关原则性分歧,福特与吉利正就沃尔沃收购展开独家谈判。李书福则称之为“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新华社资深记者李安定撰文称,声明“固化了谈判对象,固化了谈判成果”。
汽车业界一权威人士称,尽管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这宗交易如能最终达成,那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受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打击,全球汽车业深陷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而中国汽车企业则有机会参与全球产业重组。11月7日,李书福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性机遇。千载难逢啊!”
舆论内冷外热
最早在今年3月海外媒体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后,各种传闻、猜测、质疑就从未间断过。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对于这宗跨国收购交易,海内外舆论明显呈“内冷外热”的鲜明反差。
国内有媒体先是习惯性猜测吉利收购纯属“作秀”、“炒作”,而后质疑“吉利钱从哪里来?”、“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玩得转吗?”,甚至还有臆想者断言“沃尔沃的高成本将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毁了沃尔沃”等。
据分析,双方可能达成的最终收购价为15亿~20亿美元。吉利控股在香港的上市子公司吉利汽车总市值不过5亿美元,去年实现净利润8.79亿元。事实上,按11月6日每股2.90港元的收市价计算,吉利汽车总市值达211.35亿港元,约合27.27亿美元。
一个多月前,吉利汽车成功获得高盛旗下一家私募基金约2.5亿美元投资。了解内情的人士明确告诉记者:“吉利收购资金没有问题。而且,海外并购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进出口银行也可以提供资金支持。”
在广泛的质疑声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专家称:“印度塔塔能收购捷豹、路虎,中国吉利为什么就不能收购沃尔沃?别的不说,吉利能迈出这一步,其勇气和决心就值得肯定。”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当事人和利益相关者,福特和瑞典方面对吉利的收购诚意和能力表示了足够尊敬和高调肯定。
福特首席财务长布斯(Lewis Booth)发表声明说,福特相信吉利有能力成为沃尔沃未来负责任的拥有者,在推动业务前进的同时维护这一瑞典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独立性。
据海外媒体报道,双方发表声明后,瑞典副首相、企业与能源部部长Maud Olofsson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双方的决定,瑞典政府对此表示欢迎,“政府的想法是找到一位有资金和长远打算的买家。中国的市场有强劲的需求,沃尔沃的未来拥有者需要来自这个重要的市场”。“瑞典政府将会考虑向沃尔沃提供欧洲投资银行的贷款担保事宜。”
此前,沃尔沃工程师工会对被收购后的可能命运表现出担心。截至今年6月底,沃尔沃共拥有21000名员工,去年一年裁员超过3000人。
对此,吉利明确承诺,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得以保留。未来的沃尔沃将由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立在瑞典哥德堡。吉利的竞标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