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4S店开始退市 北京经销商整合序幕拉开

2011-01-17  新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尚志

  “这也太快了吧。”即便有着十几年汽车市场工作经验,曾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的苏晖,在听到北京治堵新政推出20天后便有多家新车经销商退出市场的消息,也很吃惊。

  1月14日的北京寒风呼啸,往年此时熙来攘往的来广营汽车销售一条街,今年变得格外冷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这条街上的哈松联哈飞汽车经销店三个月前才彩旗飘扬鸣锣开张,现在却满目凄凉:歪斜的招牌、空空的店面、四处散落的报纸,如果没有几张车架牌和新车促销条幅,还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家还在装修的4S店。

  此时,距每月限牌2万辆的北京治堵新政公布仅过去20天,有些人还在预言北京车市即将出现的“两个50%”——50%4S店倒闭或退出、50%从业人员流失。谁料想,退出的4S店已近在眼前。

  无独有偶,与汽车相关的另一行业“神经”更为敏感,光大银行总行信贷审批部日前向北京分行发出《关于对汽车销售行业提示风险并开展风险排查的通知》(下称《通知》),预警北京汽车经销商的贷款风险。业内人士预测,治堵新政将推倒北京新车经销商的多米诺骨牌,近三成会倒闭或退出,经销商行业整合大幕由此将迅速拉开。本报记者调查中走访的多家经销商也表示,开始自救。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经周边人士证实,北京来广营这家开张仅三个月的哈松联哈飞汽车4S店销售门脸已经退租,仅暂时保留维修业务。“新店没那么多客户,估计维修业务也维持不了多久。”附近的上汽经销商一位刘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哈飞店去年夏天开始装修,北京治堵政策一出,这家店员就说公司开始商讨退出事宜。其实他们已算幸运的了,毕竟哈飞作为微车因为之前有汽车下乡等政策,卖了一些车,另外他们装修费用也不多,才损失了七八万元,租金也就交了一个季度,正好到期就退出了。”

  其实,来广营哈飞店只是哈松联近期关闭的门店之一。据记者了解,自北京治堵新政公布后,哈松联陆续关闭了花乡汽车园、通州区两家店,北京只剩下三家店,目前正在安置被撤网点人员,并把保险理赔、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提升至重点业务。

  苏晖对哈飞店的退出分析认为:“一方面外地人买车有‘5年纳税和缴纳社保’条件限制,能达条件者收入相对稳定,会倾向更好的车。另一方面,汽车牌照成为稀缺资源,排到的人更会珍惜,虽然说将来卖车可以保留牌照,但谁都明白,在牌照稀缺的背景下,二手车不带牌过户价格会大跌,因此转而买入相对高档点的车可以一步到位。”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判断,整个北京微车市场将共同成为新政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未来微车会大批退出北京市场。原因是微车销售新建店几无可能,加之微车购买者多数属低收入人群,40%都不会去保养维修,基本就是路边摊解决,原有保留量仅能维持几家店的维修业务,多数恐难以为继。

  不用等到未来,实际上已有大批微车经销商退出。1月13日,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曾经火爆一时的微车二级网点(只卖车的经销商)已经空了多家,仅两三家还剩有人,寥寥无几的销售员也都是在处理去年12月24日新政公布前购车者的手续等。

  整合序幕拉开

  不管与哈飞店一样退出的汽车经销商还有谁,一种肯定的趋势是,北京汽车经销商整合大幕已经拉开。

  苏晖介绍,在过去15年中,北京汽车营销业始终呈增长态势,市场日益壮大,已拥有了420家特约经销商(4S店)、6家新车交易市场和7家二手车交易市场,加之众多二级网点,北京汽车经销商总数在500家左右。

  按照北京的限牌政策,2011年全年限牌24万辆,不足2010年北京总销量三分之一,刚刚公布的2010年北京市新车销量为89.2万辆。“综合二手车行业等判断,即使考虑到经过多年发展,最早开启的北京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换车潮,年新车总销量能达到50万辆已属不错。骤减的40万辆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甚至会成为压倒某些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晖口中的某些经销商,主要是指二级网点、新开业经销商、单一品牌经销商,这些占北京汽车经销商总量的30%左右。这些店或以销售为主,或刚刚开业,抑或品牌缺乏竞争力,既错失新车销售良机,又无相对数量稳定的售后维修客户。

  正如苏晖所言,在购置税优惠等相关刺激政策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过去两年爆发式增长,透支之势已显,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汽车企业早已预测2011年中国车市增长将放缓。过去你好我好的觥筹交错,早已演变成冷酷的较量,竞争将从激烈转为惨烈。如此背景下,北京的限牌政策的确可能对汽车经销商形成致命打击。

  事实上,销量骤减引发的连锁反应还不止这些,北京市治堵新政还牵动着商业银行敏感的神经。前不久,光大银行总行信贷审批部向北京分行发出的《通知》,就要求北京分行将汽车经销商类授信业务纳入预警体系、对存量汽车经销商类授信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审慎办理新的汽车经销

相关新闻

2020-08-24 17:03:17

北京:严禁在加油加气站用手机扫码支付

继国内一些城市叫停加油站扫码支付后,北京也对加油加气站内使用手机的行为“出手”了。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加油加气站内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行为安全管理的通告》,其中明确:严禁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进行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的行为。

2019-07-26 09:20:11

北京将加大对排放超标重型车辆处罚力度

7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郝志兰作出《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有关立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在此前大气立法条例的基础上,就一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重点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2019-05-24 10:05:56

北京一季度新车销量增11.47%!电动车和皮卡立下汗马功劳

北京电动车牌排队申请人数已突破40万,排在8年之后。越发珍贵的电动车牌只要排到号几乎全购买,因此电动车销售十分火爆。另外,在五环外的大部分地区,皮卡能大显身手,所以北京皮卡销量也比较火爆。电动车和皮卡的热销带动了整个北京车市的火爆。

2019-03-29 15:09:42

北京:鼓励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加快车辆电动化

3月2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2018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北京今年把柴油货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法并实行闭环管理;鼓励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加快车辆电动化。

2019-02-21 09:34:24

11月起全天禁止国三车进入!北京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发布

2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2019年任务措施进行了总体布局,旨在统筹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精治、法治、共治。

2019-02-19 13:35:23

北京交通局出新规:违法逃交公路通行费将进黑名单

北京市交通委就《对违法逃交收费公路通行费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新规,强行闯卡通过收费公路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违法逃交公路通行费将纳入黑名单,失信主体将被拒绝通行收费公路。

2019-02-13 14:40:09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求 《关于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区域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征求 《关于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区域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并制作了低排放区域示意图。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北京市五环路(不含)以内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域、通州区部分行政区域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其中,通州区部分行政区域是指西起通州区行政区域西边界,东至任李路、京榆旧路、白师路、右堤路、堡东路、潞城中路、武兴路、京塘路(以上道路均不含)

2019-01-31 10:34:26

2019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10万 新能源占六成

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关于2019年小客车指标总量和配置比例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就2019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额度及配置比例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通告》称,2019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4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6万个。

2019-01-03 15:03:38

关于组织好2019年新能源小客车公用充电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发展改革委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36号)精神,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投资,给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支持告知各单位做好辖区内社会公用充电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补助资金申报工作。

2018-12-25 14:46:13

申请人数超42万 北京新能源汽车个人指标已排到2026年

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发布2018年第6期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和配置有关详情。北京2018年个人和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已用尽,审核通过的有效申请编码按照规定将继续轮候配置,目前已有42万多人在排队轮候个人指标,按照目前的配置规则,新申请新能源汽车个人指标的用户要等8年,即到了2026年才能排上号。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