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博弈

2008-07-25  新闻来源:中国汽车研究网  新闻作者: 清风车影  新闻编辑:
    据国家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2008年1-5月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55.8万辆,占国产轿车销售总量的25%,略低于去年全年26%的水平。

    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股市低迷,CPI大幅度上涨都影响了对价格敏感的经济型轿车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这对于以经济型为主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同时,众多合资企业也纷纷进军小排量轿车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市场的竞争。

    为了品牌的上行突破,2008年自主品牌在各轿车主力细分市场发起进攻,而合资品牌纷纷推出小排量轿车,大有要在经济型车市场发威的架式。随着自主品牌的各路纵队日益庞杂,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日益复杂化。如何有效突破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成为自主品牌重大课题。

    一、轿车阵营竞争走势特征

    2008年以来随着轿车市场的增速放缓,轿车厂家的竞争日益激化。市场增速的放缓意味着增量的减少和存量争夺的加剧。

    1、主力阵营分化加剧

    主流厂家分化尤为明显。以南北大众、奇瑞、通用、一汽丰田为代表的第一梯队走势较强,而第二梯队的厂家分化严重,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广州本田等走势较强,而其它企业增长较慢。

    2、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由温和向短兵相接的方向激化。

    07-08年自主品牌突然发飙中高级车市,一汽奔腾、上汽荣威、红旗HQ3、比亚迪F6、江淮宾悦等国内自主品牌新车纷纷进入车市。

    3、自主品牌快速进入原因                                      

    ①  目前的利润空间和未来良好的前景是外围企业进入的动力

    轿车作为汽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而且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因此各汽车厂家必须进入此市场才能保证未来具有规模效益和增长源泉。而且部分中高价的自主品牌目前仍有一定获利空间。

    ②  各种来源的技术支撑成为外围企业进入的有力支持

    自主品牌进入轿车门槛较低,有较多的外部资源可以借用。尤其是发动机资源可以利用三菱系等厂家。西方汽车业普遍性的发展滞胀,迫使全球零部件供应商、技术供应商、咨询服务商等国际资源纷纷转向中国寻找商机,使得自主品牌在技术发展和品质提高上可以通过从简单模仿到集成创新而提速。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相对宽松,使得新进入企业通过低成本的仿制就可获得理想的收益,极容易形成进入初期的良好表现,并引导更多的加盟者。

    ③  中国巨大的市场保证了各细分市场均有较好的容量支撑外来者发展

    轿车初期进入的投入不一定太大。推出一个单一车型的成本不一定很高,尤其是装配型仅需要一定的冲压和油漆改造,并建设一个装配车间即可。

    低端产品用户首先看重价格。绝大多数用户作为首次购车者,并没有对品质、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服务成本等方面的苛求,使得许多新入市的自主品牌产品能够顺利在低端市场长驱直入。这大大降低了新生自主品牌跨过用户消费心理门槛的成本。

    4、产品升级和产能扩张形成对自主品牌新的冲击

    从02年轿车市场井喷后,各跨国集团全面进入,在03-04年的新进入厂家第一轮产能扩张基本结束。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奇瑞、上海通用等基本达到现有销量的产能保障。

    而随着05年后轿车市场的二轮较高增长起步,新的一轮产能扩张进一步开始。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东风悦达气压等的新一轮产能基本形成。这轮产能扩张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未来新车型的导入,其标准较高,投入较大,部分厂家的产能以远远超出其现实需要。同时各厂家的研发中心建设也在政策的压力和市场的需要的双重背景下快速建设。产能扩张和产品的技术档次提升导致的新一轮竞争开始。新品与国际同步甚至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趋势显现。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缩小,压力加大。

    二、合资品牌现状及动向

    1、合资品牌现状

    ①  强势品牌利于高端,弱势品牌在中低端发展

    目前的强势品牌主要指强势的跨国集团,包括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其合资企业的产品布局较清晰,产品在高端市场有良好的表现。而现代起亚、雪铁龙、标志、铃木、大发等蛰伏于15<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