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刘汉如:华菱两歀重卡通过了欧盟认证

2010-10-13  新闻来源:中国汽车要闻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高伶俐

  在今年9月23-30日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办的第63届世界商用车展览会上,中国重型车制造商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一家中国重型卡车企业于四年后重返汉诺威商用车展,并带去了一辆重型牵引车和一辆重型翻斗车参展。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邢文军先生在华菱位于13展馆的展台上,对华菱董事长刘汉如先生作了独家专访。  

点击查看原图

  中国汽车要闻:请向我们国内外的读者介绍一下华菱的历史和发展。

  刘汉如:华菱主要是从专用车起步的,公司于70年建厂,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我们早先生产建筑机械,到80年代末期开始做专用车,主要是散装水泥车。那时国外都是使用散装水泥,国内还在用袋装水泥。散装水泥比较环保,因为纸袋的原料都是木材,散装运输对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好处,国家也大力推广、发展散装水泥运输。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开始生产散装水泥车。那时主要利用一汽、二汽的底盘,对车身进行改装。

  中国汽车要闻:主要是中型卡车?

  刘汉如:应该是重型卡车,以8吨为主。80年代末期中国重汽引进了斯泰尔技术,真正开始生产重型卡车,从8吨到16吨。我们的底盘主要来自于一汽、二汽,后来是重汽、陕汽和川汽。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在95、96年的时候,开始做混凝土搅拌车,供给建筑市场。当时混凝土搅拌车主要从日本和韩国进口,一台日本三菱的搅拌车,进口价是90万人民币,非常贵。我们后来投资进行改装,使用进口三菱或五十铃的发动机和底盘改装成搅拌车,价格只有60-70万。这样为国内的用户节省了很大成本,也节省了外汇。

  中国汽车要闻:那个时候就叫华菱吗?

  刘汉如:不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华菱。我们进行改装搅拌车的生产,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的外汇使用还是比较紧张的,受到各种限制。但在运行过程中,我们每年依然需要花费十几个亿人民币从日本进口底盘,包括三菱、五十菱、日野等。后来我们就想,长期依靠进口底盘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一是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受国内经济的影响,涉及到外汇使用和营运手续许可等。

  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在2001年和2002年,国内的重型车企,包括一汽、二汽、重汽等对专用车底盘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是大批量、少品种,满足不了我们多品种,小批量专用车生产的需求。他们不愿意做,但国民经济发展又需要,例如建筑业大发展,都市化进程的推进等。

  另一个原因是2002年时,因为日本和中国的贸易摩擦,进口底盘比较困难。中国农产品出口到日本也受到贸易保护。进不来底盘,我们就等于缺原材料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决定自己发开底盘。这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最终确定跟日本三菱公司合作,通过引进技术、采取技术许可的方式先进行生产。根据合作的进程,再推动双方下一步的合资合作。华菱汽车的成立就是基于生产技术来自于三菱。

  中国汽车要闻:华菱公司哪年成立?

  刘汉如:华菱公司从2002年开始筹备,2003年开始运作,2004年公司正式挂牌试生产,2005年正式生产。我们的卡车底盘生产跟其他厂家不一样,我们为专用车生产底盘,具有明显的专用车特色。华菱的成立就是为专用车厂家打造有特色的汽车底盘,以满足建筑类和其他多品种小批量专用车的需要。别的汽车厂家不愿意做,但用户又需要,我们等于适宜补缺,取得差异化发展。我们因为起步晚,必须要求质量高,技术先进,走差异化,不然就无法生存。

  因为国内一汽、重汽都很强大,他们都有50年以上历史。无论是资本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都比我们要强得多,在这个背景下要想生存下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就决定从技术上高起点,产品上高质量,市场面向国际,管理上科学化。只有通过这几种方式才能找到我们和谐的生存之道。短短的几年内,我们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2005年一年只生产3,000台,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年预计可以实现产销3万台。整个集团公司包括专用车和零部件,将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

  中国汽车要闻:包括星马汽车吗?

  刘汉如:对,包括星马汽车和华菱汽车。我们集团主要由这两个公司组成,一个是生产专用车,一个是生产底盘。这两个公司今年销售可以实现过百亿。

  中国汽车要闻:请谈谈参展汉诺威的体会。

  刘汉如:汉诺威商用车展算是我们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以往很少有中国企业参展,卡车是外国人的舞台,中国人很少能进入这个领域。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包括国内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进步,国内初部具备了参与世界市场的条件。2006年我们是第一家参加汉诺威车展的中国车企。当时我们带着第一代引进日本三荾汽车的产品参展,在欧洲引起很大反响。好多人不知道车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