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汽车业中外方50:50股比限制将有所松动

2008-04-30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50∶50的持股比例可能将不再严格限制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上周举行的2008年总经理论坛暨中国汽车要闻第13届国际研讨年会上表示。
 
◆多方观点
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
  张小虞认为,目前中外方50∶50的股比限制已经出现松动。曾经被众多外资汽车企业视为紧箍咒的股比限制在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中可能将被改写。“现在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对中外方50∶50的股比限制在某些环节已经有所突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共有过两个产业发展政策,分别是1994年和2004年制定的。在199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中,严格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张小虞在展望中国汽车工业未来10年的最终目标时提出,要全面实现国际化。“这其中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全面国际化。”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预测,张小虞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汽车产业资本市场也会越来越开放。“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50∶50的股比可能将不再严格限制了,也可能这个规定就不会出现了。”
2、中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
  中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则认为中外方50∶50的股比规定要坚持。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技术上还没有话语权,如果在股比规定上也放开限制,将失去更多的话语权。“所以50∶50的股比规定还是一定要坚持的。”
  对于目前汽车企业在境外上市造成资本“不纯”的问题,赵英认为,这都是技术操作上应对政策的问题,“但是在政策上的限制还是不能改变的。”作为合资企业的代表,对于50∶50的股比规定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大都认为短期内该政策不会取消。
3、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洪炉
  目前对50∶50的股比规定至少在未来2-3年内不会取消。“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比较弱,取消了50∶50的股比规定对中国的汽车企业是不利的。”
4、PSA(中国)新闻媒体负责人董苏华
    如果取消50∶50的股比规定,外资方当然是非常愿意的。“但是,由于中国汽车企业还不太成熟,在短时期内这样的规定应该是不会取消的。”他如是说,“不过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50∶50的股比规定也会有松动的趋势。”

◆政策分析
    1994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将50∶50的合资模式写入,确定整车合资企业中,中方至少需要持有50%的股份。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这一点上未作任何更改,但对零部件合资企业则基本放开,不作强制要求。在50∶50合资底线的问题上,业内人士的意见分歧是相当大的。有人认为,在中国汽车工业尚未走向成熟,自主品牌的力量还不足以和跨国公司抗衡的情况下,一旦国家放开50∶50的合资底线,跨国企业就可以马上吞噬掉中方企业;也有人认为,坚持该合资底线,中国企业不但要承担50%的投资风险,而且也未必能与外方分享决策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初将合资底线作为一种强制要求,实际上是希望中方通过与外方合资,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来实现发展自主品牌的夙愿。但多年来合资的后果是,中方的话语权与其占有股份的多少根本不成正比,甚至还不如某些中方股份较少的合资零部件厂。在这种情况下,50∶50合资底线就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每逢外方增资扩产的时候,中方都叫苦连天,因为必须拿出相应的资金,以保持对等的持股比例。这让人不得不感慨,50∶50的合资底线并没有带给中方任何自尊,反而是在其伤疤上撒了一把盐。
    事实上,50∶50的合资底线一直为中国汽车业独有。在自主、自立的问题上,国家对外资限制得不少,对国内企业照顾得太多,反而让不少企业养成了不思进取的坏毛病。以前汽车业没有关键零部件整车认定政策,不少合资企业采用KD方式组装汽车,中方图个省事,外方乐在捞钱,看上去其乐融融,实际上尊严尽失。以这样的态度经营企业,即便中方股份超过50%,恐怕也是听命于人,毫无自立能力。也难怪大多数已经合资的中方汽车企业,都对50∶50持股比例的放开持反对意见。车卖得好,自然不希望利润被人多分去一块了。
    近年来,国家对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要求合资企业也要在自主品牌上多下功夫。合资企业的中方想依靠外方产品坐享其成的想法已经变得不切实际了。前不久,国家计划整治汽车扩产项目,要求新增整车项目以及现有企业扩建产能,都必须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条件。当合资企业扩产必须为中国自主品牌服务时,对外资限制最大的就不是50∶50股比的合资底线了,不管合资企业被动接受也好,主动承担重任也好,自主品牌必须有所作为。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