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壁垒频现 汽车零部件企业突围

2010-06-23  新闻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Elaine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仅相隔一年,中国零部件出口行业再度遭遇波折。

  继2009年轰动一时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之后,日前,欧盟初步裁定对中国出口的铝合金轮毂征收20.6%的临时反倾销税。根据欧盟反倾销调查程序,欧盟执委会将在6个月内发布最终裁定结果。

  有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中国出口铝轮毂企业的销量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下滑或许将达到40%。一旦中国企业败诉,欧盟将连续5年对中国出口的铝轮毂加征最高达33%的反倾销税,届时中国铝轮毂极有可能全面退出欧洲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欧委会的这一决定将严重伤害中国汽车从业者的感情,转变了汽车行业管理者、从业者、消费者对欧洲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印象,最终必将影响欧盟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双损。”而更可怕的是,欧盟一意孤行征税将极有可能像中美轮胎特保案一样,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连锁反应。

  为此,面对金融危机下频频出现的贸易壁垒,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加强高端产品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双损局面

  据了解,我国铝轮毂行业的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欧盟反倾销将影响这些工人的生计,不仅如此,对于以出口欧盟为主的铝轮毂生产企业而言影响将会更大。

  作为主要涉案企业之一,河北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部经理王柏祥向记者介绍,目前工厂已经暂停发往欧盟的部分货品,厂内的欧盟生产线将会面临停产或者减产的可能,同时大部分人员都将进行分流或者转岗。而相关检测设备都是专门从欧洲进口的,价格不菲,一旦裁定反倾销,试验将会停止,设备将会闲置。

  中信戴卡公司副总经理耿小军则告诉记者:“我们出口到欧盟的轮毂大概是100多万支,价值约为2000多万欧元,如果这部分产品全部损失的话,将造成三四千万元人民币的损失。”记者获悉,由于欧盟市场占中信戴卡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大,从短期来看,并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重大影响,但从长期而言,其将面临失去欧盟市场的可能。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负责人陈惠清对记者表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盟对中国铝轮毂实施反倾销是一个典型的贸易保护案例,这也将造成欧盟相关汽车整车厂采购成本上升,并使其开发中国供应商的前期投入沉没,不利于已经受金融危机打击的欧洲汽车业的复苏,损害了欧盟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这个案子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铝轮毂企业和欧洲的汽车厂商来说都将是一个共损的结局。”陈惠清介绍说,铝轮毂具有一些特殊性,需要汽车厂商提前2年的周期下定单,所以一旦采取反倾销措施,欧盟汽车厂商的前期投入就将付之一炬。

  技术破局

  面对欧盟、美国等对华零部件企业频频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株洲湘火炬火花塞公司副总经理易雄辉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依旧停留在较低的竞争层面,以价格竞争来抢占市场。

  如果我们消除低价竞争,以技术、品质赢得市场,便不会在行业里处于被动状态。”

  在易雄辉看来,要解决贸易壁垒问题,企业一定要加强高端的产品研发,不断突破技术开发能力。“从长远来看,欧盟反倾销事件将会促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强迫自己,改善自身的品质和应变能力从而得到全面的提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零部件企业频繁的海外并购也为中国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事实上,2009年已经出现了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并购整合浪潮,如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发动机生产商波文,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也有政府主导的收购,如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制动和悬挂业务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与整车企业的海外收购相比,零部件企业的海外收购能获得更大效益。除了获得相应的技术外,还可以得到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这对于缺少技术、品牌、渠道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其中的成功先例就是万向集团收购的海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成功扩大了其海外市场份额。

[NextPage]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