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铂轮胎虽是美国第二大轮胎企业,但在中国却是迟到者,可以说是最晚进入中国的全球轮胎企业。2006年4月,固铂轮胎才宣布正式进驻中国,并将亚洲总部设在了上海。此前,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韩泰等海外轮胎巨头已经在中国占据了有利竞争地位。
尽管来晚了,但固铂的定位十分明确。即延续全球定位,将市场定位为替换轮胎市场。“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做替换胎的轮胎企业,这是我们的特色,必须坚持,尽管替换胎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市场还有待培育。但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个性化的替换需求肯定会应运而出。固铂产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仅设计如此,从生产,到终端销售,始终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前提条件。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轮胎的消费趋势。”
据辜思历介绍,一般轿车在普通情况下用胎,可驾驶约3万公里,3~4年的时间。而目前,中国轮胎市场还属于初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轮胎的消费意识并不成熟。美国汽车业发展比我国早很多,消费者对替换轮胎的意识较强,他们会根据轮胎的磨损情况,进行轮胎更换。也会根据季节的不同,也会进行更换。比如,冬季,车主就会选用冬季的雪地胎使用等。但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成熟,未来轮胎消费趋势务必将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辜思历坦言,在进入固铂前,自己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对轮胎没有任何概念。在辜思历看来,替换是一个业内的概念。对消费者来说,只希望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合的价钱买到适当的产品。中国东南西北的路况不同,每人还有各自的需求,固铂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除了原厂胎以外还有别的选择。例如有人喜欢开快车,原配胎只是最入门级的,不一定就能适合需要。而替换胎的作用就是在这里,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要熟悉中国的路况,更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国情。”辜思历表示,为此,固铂采取了从研发到管理全方位的本土化战略。固铂不仅在中国建厂,更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时逆势加码投资,在中国成立亚太技术中心,这是固铂除北美和欧洲研发中心外第三个研发中心。在上海的固铂亚太技术中心,成为固铂全球战略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柱。固铂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任务是新产品开发、制造和轮胎设计。
2010年上半年,替换胎市场同比增长20-25%,而固铂轮胎的增长率是45%~50%。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换车潮的出现,更多轮胎厂商已开始转战替换胎市场,由于固铂有着近百年专门做替换胎的历史,相对其他轮胎厂商有占优势的地方。另外,作为固铂的优势产品系列(4X4轮胎)所在的越野胎市场是中国近年来成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同时越野胎的更换频率也相较轿车胎更高。因此,固铂越野胎的销售依然保持了其一贯的高增长。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