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商用车及其零部件企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短暂的“繁荣”之后,就迅速进入了7—8月“萧条”期。按传统的规律,进入9月,是商用车及其零部件企业“产销的黄金季节”,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将商用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卷入了低谷”,受其影响,活塞市场也随之而“大起大落”。
2008年商用车活塞维修市场产销情况为:生产和销售活塞在1300万只和1295万只左右。按照主机和维修1∶1的比例计算,故2008年商用车活塞市场产销分别为2600万只和2590万只左右。
资金与成本的压力
自2005年四季度以来,主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价格再度大幅上涨。金属铜、锌和铅的价格均创出历史新高,铝和黄金价格也创出了10多年的新高点。全球有色金属消费增长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同时,国内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煤电等能源价格上调不可避免的导致活塞企业成本的增加。因此,成本问题一直成为近几年困扰国内各活塞企业的一大难题。
各整车和各主机厂转嫁的降价风险。汽车价格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各整车和各主机厂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将降价风险转嫁给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此,活塞企业的产品价格也一直保持下降趋势,每年降幅约为5%左右,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导致成本增加。为适应国家安全、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国Ⅲ、国Ⅳ标准在全国的逐步实施,行业和市场对活塞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必然导致活塞企业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这无疑又从根本上增加了活塞企业对产品科技含量的投入,导致成本增加。
巨大的资金压力。近年来,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看,中央一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可能变得比较困难。而随着活塞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改造投入、税收、人工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增加,资金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
市场压力
一是随着国Ⅲ、国Ⅳ标准在全国的逐步实施,汽车发动机“升级换代”的高峰已经来临。因此,国内各主要活塞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可能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货能力将普遍吃紧。
二是活塞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从行业内部来看,国内活塞企业前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同台竞争,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相继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逐步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并开始习惯“中国的水土”,他们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品牌、国际渠道、服务等优势,已争夺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后有沿海的一些二、三流活塞企业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向国内主流活塞企业发起猛烈的冲击,如果不能加快发展,将随时有被市场吞没的危险。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9年因全球经济恶化,国内汽车产业经济困难,危机中必然存在机遇,虽有国际不确定因素,但是国内政府将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从而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内容了解到,2009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要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集中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支持“三农”、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结构优化、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因此,2009年,与生产资料有着紧密关系的商用车及商用车发动机、活塞企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预计,2009年商用车发动机活塞主机市场产销分别在1797.12万只和1790.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