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拖拉机及农用车行业发展研讨会摘要

2008-10-15  新闻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新闻作者: 最新动态  新闻编辑: fox

 

      9月18日,由中国农机学会拖拉机学会主办的“2008拖拉机、农用车、农用发动机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山东兖州市闭幕。会议围绕行业技术与市场发展、合资对行业格局的影响、购机补贴实施情况、节能减排、企业自主创新等主题展开。
  “目前世界农机工业处于最好发展时期。”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的很多农机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然而,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利润急剧下滑,并且“产品趋同、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例,数据显示,2007年进入《补贴目录》的大中型拖拉机厂家有36家,但产量只有20万台,平均每家5500台。目前,拖拉机行业前两家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总量的40%以上,前8家企业的产量在90%以上。就是说,其余20余家企业的产量加起来只有2万余台。

  高元恩认为,新的双轨流通,造成农机产品价格混乱。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农机产品首先进入市场,企业由原来只生产不销售,转入了既生产又销售,也因此逐步建成了企业销售网络。而购机补贴实施以来,享受补贴的农机产品又回到了“计划时期”。进入《补贴目录》的,由农机管理部门确定价格、销售渠道;没进入《补贴日录》的仍由原来市场渠道销售。这样,随着补贴资金的逐年加大,对原行的销售渠道就形成厂很大的冲击。

  两种渠道并存,市场上就出现了同一产品两种价格的现象,即进入《目录》价格与没有行进入的价格,市场混乱。同时,由于今年各省自行决定《购机补贴  目录》价格, 又造成了全国各省市同样产品多种价格。由于不同价格的存在和各省市补贴款额的不同,市场上出现了倒卖补贴机具的现象。目前,这种价格的混乱状况冲击了企业正常市场销售,难以应对。

  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经理戴汉清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六大问题:一是产品上《目录》行业标准与不上《目录》行业标准没有统—的标准。二是申报补贴《目录》行业标准的产品价格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是申报补贴《目录》行业标准的方法不—致。四是申报《目录》行业标准的时间各省相对集中,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难以招架。五是各省申报补贴《目录》行业标准时,对企业的收费标准不一致。六是补贴的额度不统一,造成补贴产品“倒流”。戴汉清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快补贴资金的结算时间;补贴《目录》行业标准的实施应上下结合;应当允许企业对产品价格进行—次调整;进入推广《目录》行业标准的产品都进入补贴《目录》行业标准;选择部分地区实行农机补贴产品价格放开试点。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农装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李建启、江苏大学教授周孔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副所长贾鸿社、中国内燃机协、会单缸多缸机分会秘书长邵仁  恩等参加了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虢洪增介绍了山拖50年来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山拖今后将围绕“提升中拖,发展大拖”的发展思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与会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界代表还就近年来我国拖拉机、农用车、农用发动机行业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并就近年来国外拖拉机企业的发展及外资企业竞相进入中国对国内拖拉机企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进行了研讨。

[NextPage]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