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2008-08-28  新闻来源:中国汽车研究网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早期主要侧重于应用。虽然应用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迅速。据资料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628家,2006年已经增加到800家;生产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产量为17.42万辆,2004年为35万,2005年为50万辆,2006年已接近60万辆,2007年更是达到了70万辆。
 
  专用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首先,研发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除自卸车、挂车、厢式货车等专用车批量较大外,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车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收效小,加上大多数企业缺乏资金,不愿做长期投资,于是采用简易的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资金缺乏、技术投入不足,更容易走上仿造之路,大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车型,然后再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其次,专用底盘缺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专业生产专用汽车底盘的企业,国内800多家专用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中,大多数是在普通载货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而在这些企业中又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第四,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专用汽车生产存在散、乱、差的现状。1个产品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生产,以及1家企业又生产很多种产品;而发达国家,1个产品最多3〜5家企业生产,1家企业最多只生产几种产品。相比之下,我国专用汽车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
 
    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两大板块,专用汽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 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
 
  从品种上看,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专用汽车品种有6000多种;从需求量上看,目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也是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正是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才形成了专用车多品种的特点。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为生产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重卡尤其是重卡底盘的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专用车重型化、大功率发展的趋势。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3) 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
 
  大力推广厢式运输已在“十五”计划中提出,发展趋势已被行业公认。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厢式半挂车、集装厢半挂车已成为物流企业的主力车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集装厢半挂车也会逐渐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世界商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超市比比皆是,轻型厢式车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已经显现。
 
  (4)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总量构成的变化,市场对专用汽车品种的需求格局将相应改变。普通自卸汽车需求量将会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减少,厢式车、半挂车以及用于城市配套服务车辆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同时,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被进一步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种趋势将提高专用车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专用车上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强专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加上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传统的成本优势会使国产专用汽车在出口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