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11日表示,全球经济已经到了“拐点”,有些国家已经越过这个拐点。
当天,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行长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国际清算银行例会,特里谢为该央行组织的主席。特里谢在会后发表上述言论,被认为是代表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行长的观点。
他在讲话中说,全球经济下滑趋势可能已经见底,一些经济大国正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开始重新复苏。他指出:“总体而言,我们看到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但是我们也看到某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加速。”
统计表明,全球经济呈现的“试探性”复苏迹象带来利好,除日经指数之外,全球股市自3月份的谷底反弹了40%。最近几周,随着订单开始回升,产品库存水平开始下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也有所上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当天公布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经合组织称:“法国、意大利、英国和中国已经出现经济回暖迹象。尽管复苏信号仍很微弱,但是在这四国领先指数中却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截至3月份,法国和意大利的领先经济指标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而英国和中国的领先经济指标连续两个月走高。此前,这四个国家被经合组织归类为“经济显著放缓”。该组织现在表示,它们的经济或许都已经触到了“可能的底部”。
不过,这一领先指数统计还反映出,出口大国日本和德国经济尚未出现止跌反弹迹象,俄罗斯、印度和欧元区也未出现好转趋势。此外,虽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有可能率先摆脱衰退,但美国的综合领先指数却不佳。经合组织认为,调查分析结果和市场反应表明,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下滑的整体趋势依然“强劲”。
全球主要央行已将利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并采取了非传统的量化宽松政策,政府部分也推出一系列财政激励措施对抗经济下滑。但特里谢警告,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近来随着经济出现回暖,处于关键的调整期,因此各国央行官员仍需保持警惕,必要时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但同时需要避免通胀风险,及时制定退出策略。“只有两者兼顾,才是通向可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才能确保中长期物价的稳定。”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