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国庆中秋激活居民消费热情 消费“井喷”折射经济回暖加速

2009-10-09  新闻来源:人民网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田莉

      10月7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接待游人同比增长353.3%,九寨沟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7.61%……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融合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秋节等喜庆元素的十一长假,再现节日消费“井喷”的喜人景象。

  在8天长假里,无论是大型商场火暴的购物场面,还是政府部门喜人的统计数字,都让人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回暖的温度。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十一长假是今年最大的消费亮点,在拉动内需方面有标志性意义,对助推宏观经济回暖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国庆连着家庆 又见消费“井喷”

  今年十一长假,国庆、中秋双喜临门,一度低迷徘徊的居民消费随之被“激活”,多个行业消费额出现大幅跃增。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第7号国庆中秋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显示,10月7日截至18时,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199.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94%,收入同比增长61.71%。

婚庆扎堆长假,形成了黄金珠宝的消费高峰。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长假期间,金银珠宝呈现旺销态势,国庆纪念金条销售格外火暴。10月2日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92.4%,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前三天黄金首饰销售额同比增长1.5倍。

  国庆刚过,中秋又至。传统佳节的魅力,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在国旗飘扬的街头,在灯笼高挂的商场,许多人为家庭团聚、旅游出行、日常消费尽情购物。

  长达8天的假期,使旅游出行成为不少人休闲的首选。据介绍,由于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占据了假期的前半部分,使节日旅游出现了9月30日、10月1日和10月4日、5日的出游“双高峰”现象。

  多重利好叠加 提振消费信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年十一长假消费大幅增长,显示居民消费信心显著提升。而消费信心的提振,正是国家刺激政策拉动、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社保改革力度加大等多种利好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今年初开始,我国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就汽车消费而言,燃油税改革,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汽车报废补贴、汽车以旧换新——优惠政策一项连着一项,刺激政策的“缓释效应”在下半年逐步释放。重庆、河南、辽宁、浙江、河北等省市汽车销售量均呈两位数增长。

据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青华介绍,江西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单月增幅自6月份开始高于城市,进入10月,这种状况仍在持续。

  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色旅游”在这个长假集中升温。一些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甚至出现了交通拥堵、“一床难求”的情况。长假期间,遵义、延安、会宁、瑞金和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大幅增长。其中遵义、延安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超过20%。

内需持续扩大 尚待经济转型

  旅游、餐饮、服装、手机、家电、汽车……这个长假“黄金般”的消费业绩,显示危机下的中国经济正企稳回升,内需在不断扩大。

  有关专家认为,长假“黄金业绩”令人鼓舞,综合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可以肯定实现年初制定的8%的增长目标不成问题。

  长假期间,也有个别景点不温不火,并未出现火暴景象。对此,刘德谦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有过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百姓休闲方式多元化的表现。”

  但也应当看到,节日消费不等同于平时消费。在经济初现回暖的当口,扩内需、促消费的任务仍很重。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十一黄金周后,今年最后三个月没有超过三天的节假日,旅游拉动消费的因素将减弱。这将给各地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短期压力。

  与此同时,一些行业的回暖并不牢固,一些消费领域仍存在隐忧。广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长假期间并未出现预期中的火暴交易场面,京沪等大城市商品房交易量甚至出现下滑。一些持币观望的消费者表示,商品房“有价无市”,主要原因还是房价过高。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增长方式转型,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消费驱动为主。而拉动内需的最有效措施,是不断增进社会福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提高城乡居<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