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
1. 金融信贷力度增强
在2009年上半年里,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在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加强窗口指导等政策的引导下,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支持。在09年前三个月里,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已经达到全年调控目标5万亿元的91.6%;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5.5%,已经连续五个月加速增长。企业债券、地方债券、短期融资券与其他票据发行规模均呈迅速放大趋势,债券市场融资能力提高,对微观经济主体资金支持作用增强。证券市场表现活跃。沪深两市股指强劲反弹,3月末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分别较上年末上涨30.3%和38.5%,涨幅处于世界前列。
2. 投资速度明显加快
2009年的第一季度里,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比四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到30.4%,同比加快15.6个百分点。前三个月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4%,加快11.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加快2.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速快于城镇0.8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为近几年以来首次出现,表明当前我国投资向农村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铁路、卫生社保、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投资增速均超过50%,大幅高于平均增速20多个百分点。一季度里中央项目投资2107亿元,同比增长30.4%,快于地方项目投资1.9个百分点;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2.6%,而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仅增长1.6%和0.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7.7%,高于城镇投资增幅9.1个百分点。
3.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09年第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同时汽车、房地产等龙头消费市场出现回暖,农村市场取得较快发展。国内消费市场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汽车市场销售量大幅提高,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大国;二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回升;三是在国家“家电下乡”政策有力推动下,农村消费快速增长,短期改变了多年来农村消费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最终消费稳步提升,对我国GDP增长形成有力支撑,根据统计局测算,09年前三个月消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大大高于投资与净出口的贡献。
二、对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在下半年里,国际金融危机仍会蔓延和深化,宏观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为此,一方面,应继续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应及早准备应对更为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的政策预案并择机实施,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回升。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贯彻现有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快落实四万亿投资政策并严格监管。重点关注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有效投资,
其次,抓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工作。尽快出台产业振兴规划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与细则;加快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制修订工作。
同时,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利率、准备金率水平,灵活掌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局面;考虑通过结构性降息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指导,严格规范信贷资金投放方向;加强金融信贷对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
2.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