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中国汽车再迎“黄金十年” 零部件能否借势井喷

来源:上海热线      时间:2010-11-0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2日透露,综合中国主要车企未来产销规划来看,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有望达到2300万至3100万辆,并且未来几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据了解,2011年起,中国汽车行业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仍强调中国要向汽车强国转变。期间,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产销也将进一步扩大。专家分析称:激增的整车市场必将催生一个庞大的零部件产业市场。

  核心技术:抢占中国零部件大蛋糕的先决条件

  中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进行重组的催化剂。全球经济中心的向东移动,定将给许多行业带来巨大改变。随着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第一消费大国和第三生产大国,全球的厂商都盯准了中国这个巨大、诱人的蛋糕。为了在新形势下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促进我国自有零部件企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虽然中国拥有超过50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但实际掌握先进技术的没有几家,而大部分则仅为生产非核心部件的企业。”汽车行业专业人士葛汉兴表示,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零部件的技术水准直接影响整车的技术含量,而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大部分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这还不包括技术要求更高的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等决定汽车性能的重要总成。这也就意味着,甚至连我们自主品牌整车的核心零部件蛋糕也被外资企业无情的占据。

  更有盖世汽车网调查数据显示:在汽车主要的关键系统和部件方面,外资基本控制了中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几乎全部为外资垄断。绝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

  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困境,有业内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根本原因在于核心技术的缺乏。据统计,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而绝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

  亚洲最大的清洁型乘用柴油机制造商欧意德动力集团总裁徐恒武表示:“中国零部件企业要想决胜市场,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何旭武也对此观点表示持赞同态度,他认为,从目前汽车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只有摆脱了“组装厂”的生产模式,我们才满足汽车强国的首要条件,就是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从“借鉴”走向“创造”欧意德试水成功

  零部件市场格局形成进入关键期,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致胜要素,国内零部件企业明显加速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欧意德先行者先至,凭借清洁柴油机技术,率先发力,占领市场高地。

  据悉,早在2006年,欧意德首先预测到了清洁型柴油发动机将是中国未来节能减排的最现实的突破口。当时国内柴油车还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难题,但是欧意德并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现有的时间和空间,而是长远考虑,以全球视角确立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

  “高举高打”自主道路,是欧意德制定的总基调。

  欧意德先后与意大利VM公司、德国博世公司、意大利霍尼韦尔等业界顶级企业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欧意德开发出国产第一款达到欧Ⅴ排放标准的乘用柴油机,升功率达到国际领先的55KW/L,树立了中国柴油机技术的新标杆;在生产设备上,欧意德配备了亚洲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7%,每46秒就有一台发动机下线;在规模上,欧意德一期达到30万台发动机的水平,未来规划更将达到100万台的水平。

  可以说,一起步,欧意德就已经遥遥领先,从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到生产规模,全都达到了无与匹敌的高度,充分奠定了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欧意德绿色柴油机兼具经济节能、清洁减排、动力性强和安全这四大性能,竞争优势很明显。前瞻性地判断力给研发、生产等环节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欧意德总裁徐恒武谈到此时从容道:“我们之所以抢占先机,是我们及早地看到了柴油车市场的广阔。这是一片辽阔且未充分开垦的黑土地。

[NextPage]

相关推荐